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杨绛的“不装样儿”

        [ 来源:人民政协报   发布时间:2022-02-18 17:24   阅读量: 3818    ]

        1926年,杨绛正在上高中,当时她还叫杨季康,学校在暑假期间举办了“平旦学社”讲学,老师要求她做记录。

        杨绛以为做记录就是做笔记,就满口答应了,到了现场才发现,自己被安排上台记录。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要上台做记录,还要跟那些元老级别的老师同台记录。面对台下乌压压的人群她是又紧张又害怕又羞愧。

        等她好不容易调整好心态准备记录,却发现听不懂主讲人章太炎说的杭州官话,这可是致命的问题。作为一个记录员听不懂主讲者说什么,只知道章太炎谈的是掌故,但说的是何人何事,她完全听不懂,也不知从何处记。要不假装在仔细记录?装也得装得像吧!要不乱写?可写好交卷怎么交代呢?要不画圈圈,画杠杠,可万一给人识破岂不是更糟?此时的杨绛非常尴尬,恨不得演讲赶快结束,她好溜之大吉。但是她不能,只能硬着头皮坐在那里。

        杨绛考虑了很久,决定放下笔,静下心来听章太炎讲课。即便如此,她还是听不懂一句,只好眼睁睁看着章太炎。而章太炎在侃侃而谈的同时,也频频回头看那个一字不写的记录员。就这样一直挨到结束,杨绛交了份空白的笔记就走了。

        虽然暂时摆脱了尴尬,却摆脱不了媒体的报道。第二天,杨绛就上了报纸,报上说:“章太炎先生谈掌故,有个女孩子上台记录,却一字没记。”不出杨绛所料,等到开学,同学们把这个新闻当作笑料大谈特谈。老师也无奈地对她说:“杨季康,你真笨!你不能装样儿写写吗?”其实,老师让杨绛做记录,只是走个形式,没有指望她能记录什么。

        但这就是杨绛的性格,知之为知之、不知为不知,不装腔作势、不弄虚作假,大大方方做人。(宋倩)

        分享
        技术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